Home 正向心理學 「感恩日記」閱讀筆記

「感恩日記」閱讀筆記

by Rong

這是一本書,作者Janice Kaplan是一名記者,這本書是她實踐感恩計畫的歷程和紀錄。透過書寫感恩日記,讓自己能更多聚焦在以往容易忽略的小確幸上,並希望改掉一直抱怨生活的態度。

我認為最珍貴的部份是~~作者一開始也對感恩日記抱持一些常見的迷思(讓我氣到差點放棄這本書),透過實踐並與專家訪談,讓感恩日記的態度逐漸在生活產生影響,也影響身邊的人。

當然最後作者如願的讓生活更開心,也影響了身邊許多的人。

好險有看完:D

這張圖片的 alt 屬性值為空,它的檔案名稱為 getImage

感恩日記帶來的並不是改變,而是對感受的選擇。

這本書是個…作者的心路歷程,難以透過摘要的形式分享。作者從對自己抱怨生活的現況感到不滿為起點,不喜歡自己一直抱怨這樣,她透過給自己一年的挑戰:每天寫感恩日記,過程中反思很多疑惑,並訪談許多專家(居然有Martin Seligman!!)。最後最後,感恩日記確實將感恩和幸福帶進她的生活。

這篇分享文聚焦在幾個部分

  • 「感恩」對生活的影響。
  • 澄清與「感恩」有關的迷思
  • 「感恩日記」的實踐方式

「感恩」對生活的影響

書裡分成「婚姻、愛與家庭」、「金錢、事業,以及我們擁有的東西」、「感恩與健康」和「順應、關懷與連結」這四大篇章,順著這樣的分類可以對應到關係、生活、健康、人生觀,這四個面向上。

1.關係

除了感恩關係中任何存在的事實外,和對方分享更是一個經營關係的好方法,這部分有多到爆的研究可以佐證,包含親密關係、親子、朋友…….。而透過感恩與他人的關係,也是種注意力的轉移,從例行公事轉為好奇、發現的眼光,反而更具焦在當下與對方相處了!
對關係表達感恩,也形成了一個鼓勵彼此把注意力放在互動上的循環,發現些有趣的地方,然後表達欣賞和感恩,讓關係更親密、有趣,就又有更多可以欣賞的部分了。

感恩是為了自己,可以把幸福帶進生活中。

2.生活

大多人對經驗中感到感謝的對象是人,不是物品。而物品裡乘載的記憶、與人的連結,可以帶來長遠的滿足。金錢也是如此,錢可以解決困難,但它更是創造經驗的工具。

金錢的部分,書裡分享有一些有趣的研究,像是有研究發現人容易和身邊的人比較,因此感到滿足或者缺乏。而擁有財富,也可能會讓人感到「資格感」,認為自己身上的好事是理所當然,感恩則可以降低這個「資格感」。我覺得…這部分我有空在挖一下原始文獻好了,有種仇富的味道。

書裡說,在Robert Emmons的訪問中提到,透過研究發現感恩可以帶來目標感,讓人可以更上進。但我只有找到在2000年的一篇文獻中有預告要設計這樣的研究,但二十年了。恩…看來對生活的不滿足,還是很重要的動力呢!

還是許多研究都指出感恩可以提升個人對環境的調適能力,並且和工作效能有相關性啦!!包括我自己的研究XD

3.健康

作者也把感恩日記運用到運動和健康飲食上,超酷!

她發現自己在健身房的環境比較少「感恩的感覺」,所以她到登山步道去跑步了。跑入自然中,讓她可以感到喜悅。我想這是最重要的,找一個喜歡的方式去運動,也讓喜歡的感受和運動可以互相產生加乘效果。

飲食的方面,透過感謝身體於是想要保護身體,於是感謝食物、享受食物,只吃對身體好和喜歡的東西。這讓我想到研習中張本聖教授提到,透過「吃出好滋味」促發減重的動力。因為感謝食物、享受食物,進而對吃的過程有覺察,達到適量、健康的飲食。炸雞、蛋糕也會吃,但透過覺察可以更加滿足,足量而不是爆量。

4.人生觀

「……即使在逆境中,感恩也能帶來安慰」,書裡分享了一些在重大的失落後,掙扎後重新生活的故事,感恩的態度在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。

作者也分享自己失業的過程,感謝身邊的人的支持,一個個點名並舉例的感謝。我看到作者原諒生命中失落的部分,也感恩自己、親友和那些還留在身邊的人事物。

澄清與「感恩」有關的迷思

感恩不需要藉口,有藉口也很可以,反正能開始就好!

書的一開始很有趣,作者找了很多量化的研究來了解感恩到底能帶來多少「快樂」,並且不斷地在質疑感恩這件事,也質疑自己這麼簡單為什麼不去做。更有趣的是,作者發現很多其他人也一樣,知道感恩可以更幸福、生活更健康,但不付諸實踐。

後來,作者還是把寫感恩日記當作一個研究、一場實驗,讓自己開始這個挑戰!!

表達感恩不一定是低頭、妥協,或奉承,當然也不代表放棄界線。

在職場、婚姻或任何的人際互動裡面,常會有階級或權力的競爭,似乎也意味著下位者才需要感激上位者的給予。但關係互動中表達感恩是一件事,權力的競爭又是另一件事了。反過來說,不表達感恩…關係也不會比較好。

當然…也是有那種把別人的感恩當成勒索工具的人,對這樣的人表達感恩確實壓力很大,因此維持界線也很重要。

如實「抱怨」和「感謝」都很重要!小朋友才做選擇

硬是把痛苦的事情詮釋成好的,會傷心的!!就像是化工雞湯一樣,喝多可能傷身體。

過度膨脹的正面觀點,就只是在壓抑痛苦。過度膨脹的抱怨,則掩蓋了希望。兩者都是失去自己與環境的界線,不論是過度地轉念或過度地抱怨,兩個都有經過實驗與憂鬱情緒相關。

因此在一段經驗中,感謝固然重要。去看見自己努力、韌性的部分,感謝他人的支持和幫忙,還有感恩「至少…」還僅存的人事物。而透過抱怨來描述痛苦,也很重要!!

苦難依然很阿雜,還是找得到可以感恩的部分

例如,在苦難中幫助自己的人,或很努力的自己。

感恩的態度不代表苦難不苦了,或是應該否認糟糕事物的存在,或是必須原諒、放過某些人事物。感恩的眼光是帶領我們更全面認識經驗的一種方式,提供更多觀點來面對經驗。使我們對感受有選項、可以選,是一種對自己生命的控制感。 讓苦難恰如其分的苦就好,不需要再放大成絕望。

活過來了,就證明生命大過經歷的苦難了。感謝自己如此強韌:)

「感恩日記」的實踐方式

這本書作者的方式是買一本喜歡的筆記本,每天寫。推薦她寫感恩日記的朋友是每天寫一句話,另外也有用學習單的方式,或透過拍照做更及時的紀錄。

在當遇到困難時,就開始找「至少…」,讓自己完成感恩日記。似乎努力的過程,也是一天中值得感恩的事了。不然直接創造一個,好像也是個辦法呢!

我覺得實踐方式是儀式和工具,提醒自己帶著善意的眼光去記錄生活、留意生命中美好的部分。也可以順便分享給他人,形成善意的連結。像是許多朋友會透過IG紀錄和分享好吃、好玩的部分,我也是透過這個網站在記錄和分享自己閱讀、整理的筆記。突然感覺挺好的:D

最後,不知不覺寫了好多,有很多東西值得整理和分享。很推這本書,也推薦用任何形式、任何理由開始記錄生活中美好的部分!!

Photo by Foodie Girl from StockSnap

You may also li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