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幾天~朋友問我「正向心理特質」、「復原力」和「心理韌性」是同樣的概念嗎??之前本來也有想在論文裡面討論這幾個的異同,但有一點點太麻煩了!!一方面是確實有重複的部分,有些概念同時符合三者的定義;另一方面是, 許多「文獻」…%^*#&!…。所以~~就從論文裡拿掉拉!
「正向心理特質」的定義??
正向心理特質在中文和英文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,目前主要是對照「positive strength」,也有從「positive trait」翻譯過來的,還有些是本土研究中發展出來,強調人較為…正面、健康的部分。
而positive strength也有翻譯成「正向特質」、「優勢力」,positive常被翻譯成正向、積極,strength也有直接翻譯成長處的。但總的來說,共通的概念是在個人身上較為正向、健康的那個部分。
噢~對了,正面和正向也不太一樣,正向心理學沒說否認負面情緒有用。這以後再說~
目前整理得比較有系統的(畢竟花很多錢…)是Peterson和Seligman在2004年出版的「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: A handbook and classification」,裡面提出10點對於正向心理特質的篩選標準,詳細可以看wiki的「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」條目~~(吐槽一下…裡面說26個特質,但引用的網站是VIA的官網…寫24個…到底!!!)
可以大約、粗略的理解成醬子↓
- 對自己、他人有益,並能獲得自己的滿足感,而且不會傷害到任何人
- 在道德上是正當的,所處社會是鼓勵、支持的,也是跨文化都認可的。
- 可以被測量、被定義的,而且是一個還算穩定的現象
- 是自己可以選擇表達、表現出來的
(終於…小結啦!!)
正向心理特質所講的,是當自己把這個特質展現出來的時候,對自己和身邊的人有益處、無傷害,並且是身處的社會文化接受、鼓勵的,而自己也從中得到滿足和快樂。
我不強調跨文化是因為Peterson和Seligman是想找全人類共通的部分,但其實對個人而言這沒那麼重要,甚至有些很棒的特質會被過濾掉,書裡有寫可以買來看!!
「復原力」、「心理韌性」的定義??
「復原力」、「心理韌性」兩者大多都是對照英文裡resilience,大多文獻也都是互相引用,強調的是在面對挫折、壓力等危機時,可以運用心理的資源和行為來恢復,並避免長期的負面後果。參考wiki「Psychological resilience」,裡面有非常詳細的探討。
在中文的復原力和心理韌性兩個翻譯上,有些學者認為復原力比較強調受傷後回到原貌,韌性比較是承受住壓力的感覺。一種是受傷後才展現的,一種是面對壓力和變動的時候展現的。但實際上很難區分,甚至受傷後的復原,和持續追求幸福感要怎麼分呢??所以那個差異就留給心理學家們!!不求甚解就可以了
所以可以知道心理韌性(復原力)是當自己遭遇危機和變動時,讓自己可以克服、調適並恢復的那些部分(很明顯我偏好心理韌性這個中文說法)。是說…怎麼越看越像調適力(adaptability),但調適力又比較強調在互動和適應的過程了~心理韌性是渡過難過,調適力比較是在講怎麼在目前處境中找到與環境共存的方法。
所以差在哪裡?
從定義上,最明顯是危機事件的發生,心理韌性是用在危機事件和變動發生時,讓自己能夠克服和恢復。兩者目標也不太一樣,正向心理特質所追求的是滿足和幸福感,心理韌性追求的是克服難關、避免長期負面影響。
另外,還有個很有趣的差別在,正向心理特質強調要外在環境、社會文化允許的,但心理韌性比較不強調這部分。就像是接納脆弱的部份,外在環境常常會把展現脆弱的一面搞得很危險,但被接納卻是復原過程裡滿重要的一件事。
兩者也有共同之處,例如希望感、幽默,都是在討論正向心理特質或心理韌性都常常被強調的。
(都是有病治病、沒病強身的好特質呢!!)
對了,概念上也不一樣!!
心理韌性的展現,是在危機中以正向因應方式來減害。例如較有希望感的人,心理韌性也較高(滿多文獻都有發現的),但希望感不完全是為了減害而生,反正希望感和心理韌性不一樣就是了。
相對地,正向心理特質在說的是這個特質能不能為個人帶來滿足,然後才是文化有沒有強調和允許。所以可以說希望感是一個正向心理特質。比較是一個認證的概念(蓋章)
來個光明美滿的結論啦!
不論「正向心理特質」、「心理韌性」或是「復原力」,都在強調好好的存在(well-being)、好好的活著。生命就是起起伏伏、悲歡離合的,失落的經驗俯拾即是,而可愛的好事也是唾手可得。
所以嘛~~認識自己的心裡有哪些部分可以帶領自己獲得幸福感和滿足,也清點心裡有哪些資源和能力可以面對挑戰,以備不時之需!!
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.
心理上的健康,就是探索、覺察、練習了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