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 各種調適力 克服內在「拖延」的自己

克服內在「拖延」的自己

by Rong

因為拖稿太嚴重,所以找了這本書來看…網站本來想要週更的,搞得快變季更了!!

這本書讓我有些驚艷,內容包含到自我覺察、探索,並且鼓勵實驗…這已經把面對「拖延」,提升到了面對生活的抗拒惹!!…也是滿符合我現在等執照的過度狀態啦

這本書在講甚麼?

內容分成三個部分,拖延的定義和作者經驗、拖延的原因、克服拖延的策略。

拖延的操作型定義:
當盡早採取行動是更好的決策時,卻延遲行動。

其他可以看博客來的頁面:「一流自雇者的 時間管理術

拖延的定義在「序」裡,拖延的原因和克服的策略在目錄。內文會介紹細節、範例,和可能遇到的困難等等!!蠻值得看的!!

我想分享的是感想和延伸的部分,像是原因裡面對於挫折容忍、精熟取向、雙曲貼現等等背後的現象,還有克服策略裡可以歸納成幾個部分,像是對注意力的控制、制約、遊戲化等等。


源於「抗拒」的拖延

拖延有很多種不同的形態,也有很多可能的原因。可能剛好忙到炸掉沒時間沒心力做,可能卡在別人的部分,甚至可能本來規畫的時間就太少根本做不完。

這邊的拖延是聚焦在思考、決定之後,明明就應該做,但延遲了!!
所以就排除了客觀、理性和外在的因素,聚焦在內在較為情緒的一面,甚至是潛在的抗拒。

這本書最後談的「主動拖延」,其實我覺得應該不算是拖延。「主動拖延」是經過理性的思考比較後,認為延遲行動才是更好的決策,那就不是拖延了吧。

理性應該要做,但卻抗拒行動的下場可能是什麼?

  • 錯失本來應有的好處,例如長期的理財規劃、進修目標等
  • 微小但需要累積的,生活環境、健康
  • 付出更大代價,例如罰款、信用之類的

所以~~「拖延」應該是抗拒的其中一種表現了
(當然還有其他種,像是直接忘了之類的…)


關於「拖延」的原因

習得無助or精熟取向

Diener & Dweck (1978)的研究發現「習得無助」取向的人對失敗往往歸因於能力不足,對成功也容易歸因於運氣。長此以往,也容易對努力感到厭倦,甚至對成功的預期也比較差(Diener & Dweck,1980)。或許換句話說,他們不相信自己會成功,也不相信已經獲得的成果是自己的。兩篇原文都很棒!!!推推~~~

與之相對的「精熟取向」,比較少做出歸因的動作,而是聚焦在怎麼做可以更好、更完整。在面對挑戰的時候,較不會擔憂失敗的可能。從之後發展的「成就導向和自我歸因」模型無法順利被驗證來看,「精熟取向」的人…應該就專注把當下的事情做好,沒甚麼在管成敗的。

「精熟取向」和「習得無助」,有沒有聽起來很像是「成長型思維」和「固定型思維」??阿就都Carol Dweck她本人提出來的咩!!(…時隔35年,研究對象該不會是同一批小孩吧!!…哇!!)

但其實我覺得,就像是大多數的理論一樣,並無法簡單的二分。或許在自己的身上某些事情已經習得無助了,對其他有興趣的事卻能持續修正和努力。

雙曲貼現

雙曲貼現是一個經濟學的名詞,簡單的意思,價值會因為時間距離較遠,感覺上比較差(效用較低)。例如朝三暮四(參考教育部成語字典)的例子,猴子因為早上拿比較多就很開心,沒有發現其實都一樣。(但話說回來…那些猴子面對一個付不出錢的老闆,入袋為安先~聰明得很吧!!)

但放在需要較長時間的投入才能看到成果的事情上,就會讓人嚴重低估成果的重要性,例如減…算了,講了會被討厭。

所以說~~從什麼時間點來比較很重要,不只要比現在看起來的價值(否則~還不大口喝酒!),更要比20年後的價值。當然啦~只比20年後也不太對,就變萬般皆下品只有讀書高惹…

認知扭曲(正負向都是

詳細的可以看wiki的認知扭曲

負向的就像是放大失敗的可怕、唱衰自己,正向的例如一定要完美、訂下不合理的目標之類的。


克服「拖延」的策略

控制注意力

分心是必然的現象,畢竟面對的是本來就充滿抗拒、不想做的事情。所以要將注意力引導到目標上,對於其他可以分心的對象,就需要加以限制!!

1.引導注意力

  • 一腳踏進門效應,就是呢~尋找做這件事的第一步,例如要運動就是要穿鞋,那目標就先穿鞋。
  • 注意認知的極限7±2,超過9個…就無法完整的放在工作記憶區了。當然~如果經過歸納或天才就…另一回事。
  • 先排順序、計畫表,讓自己更專注在任務上

2.限制注意力

設限!!!

把干擾的東西關掉,避免自己分心的時候,注意力被吸引到其他地方。(…我現在才知道原來在圖書館念書不是比較專心,是無法分心太久)

然後時間、時限的限制,也會逼迫自己投入眼前的任務裡。

制約 把自己當狗在教

古典制約操作制約,這兩個不詳述了

我覺得~~難在對自己還保有人性的一絲絲信任…QQ

回到對於拖延的定義上,面對的困難很明顯就是理性無法解決的事了,放棄吧!!像原子習慣說的,單靠意志力沒用。把自己當一隻可愛的柴柴,用愛心和餅乾(愛心餅乾!?)來訓練他!!

遊戲化

遊戲化的八角架構

  • 意義,賦予一個史詩般的…意義!!很多工作是為了錢吧??
  • 發展和成就,有徽章、里程碑之類的,像是很多健身APP會給一些徽章!!我還真的被激勵,會在各種假日去重訓
  • 發揮創造力,發揮創意是人的一種本能,一成不變很消磨人心的
  • 所有權,這個包括積分、道具等等。例如完成幾項任務可以吃點心、買東西之類的。
  • 與人連結,找人督促囉~~或是岔鬥(對賭)也很棒。或是分享成果啦~
  • 稀有性,應用在日常任務上,我覺得是設定有點挑戰性的目標,例如更快完成、品質更好之類的。
  • 不確定性,像是機會、命運那樣。
    (好像滿好玩的!!把一堆想寫的主題做成籤筒,抽到什麼就寫甚麼?)
  • 處罰,在遊戲中主要是當退出的時候會有處罰,在面對拖延…據說有APP可以設定當使用者打開臉書時,自動會捐錢出去。

原諒自己

第一次在書裡看到這個部分的時候,覺得很神奇!!原諒自己可以降低拖延的機會~

但是整理完筆記就懂了,或許是透過原諒自己,就聚焦在修正目標、投入當前任務上,而不是愧疚、沒意義地找原因。也就是說,透過原諒自己,讓自己擺脫了習得無助的循環,而聚焦到當下。似乎一切都呼應起來了!!

當然~我也對這篇論文很有興趣!!有空再來詳細寫(嘴)一篇。


更重要的是,用起來才是真的!

對拖延的原因覺察、對投入的過程覺察、對每週的成果覺察……反正從頭覺察到尾就對了!!!

跳脫來看~~整個對付「拖延」的循環,就是一種成長型思維的態度了呢!!

我,會努力週更的!!

You may also like